咖啡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咖啡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2009年双晚稻产购形势分析及预测缺裂报春

发布时间:2020-11-04 08:41:52 阅读: 来源:咖啡壶厂家

2009年双晚稻产购形势分析及预测

全国消息: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宏观调整能力不断增强,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尤其是国内稻谷达到丰年有余。眼下,晚稻收获已全面展开,并陆续上市交易。继早稻,单季稻之后双晚稻又将迎来一个丰收的年景,后期稻米市场将如何演绎,这是生产者及业内人士关心焦点,对此,笔者就今年晚稻生产形势及价格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2008年双晚稻市场简要回顾

2008年11月7日,安徽芜湖拉开了双晚稻收购的序幕,每50公斤开秤价粳稻96元,晚籼稻95元(以下价格均为到库价),可好景不长。11月17日小幅振荡下降,粳稻收购价92——95元,晚籼稻94元。湾沚国家储备库临时收储价96元,对市场起到了小幅支撑的作用,但由于国内稻米市场低迷,区域内提升收购价仍还是杯水车薪。11月24日继续走低,粳稻收购价降至92元、晚籼稻94元,11月28日粳稻90元、晚籼稻93元。进入12月1日晚稻弱市再显,湾沚国家储备库已随大市场弱市所迫,同时收购计划已近完成,将粳稻96元降至94元。12月5日又调减到91元,县内粮食加工企业粳稻收购价已调减到88—90元,晚籼稻稳定在93—95元,此价格维持到春节前后。

然而,2008年粮食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粮食市场低迷,农民种双晚稻效益下降,加工企业经营不盈反亏,由此,产生农企博弈,生产者不愿售粮,企业不愿收粮的对峙局面。具体表现在:

(一)农民的忧愁

据数据显示(以粳稻为例):2008年粳稻亩均效益较2007年减少47.44%,以2008年每50公斤粳稻到库价90元,较2007年87元,增加3元,增幅3.45%,而亩成本投入788元(含用工),较2007年657元,增加131元,增幅19.94%,由此亩成本投入大大高于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6.49个百分点,如按粳稻每50公斤到库价90元计算,扣除亩成本投入,亩净盈利仅有58元,如按经纪人到户收购价85元计算,扣除亩成本投入,亩净盈利仅有11元。如此微薄的效益,隐忧着“谷贱伤农”,价格与价值的严重扭曲,从而造成2009年我县双晚粳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二)企业的无奈:

2008年县内粮食加工企业经营举步唯艰,效益低下,概括起来:早稻应属幸运儿,农民纵然净利不高,但生产一亩早稻总还有二、三百元的净收入,企业收原粮卖原粮还有小利可图,中籼稻、单粳稻虽有小亏,但加工还在运转,企业生气依然,而晚粳稻就使企业处于无奈的境地,只要经营就亏损,所以,不少企业选择停机息厂,关门打烊,不过仍有几家规模较大的在农发行贷款的企业开展收购,其目的是先呑粮,着眼2009年粳稻市场复苏、回暖(而这一决策在2009年3月后得到了验证)。据笔者2008年12月17日调查测算,以粳稻为例:每50公斤粳稻收购价90元,依照粳稻出米率68%计算,折算成品粮132.35元,而当时粳米出厂价122元,副产收入细糠4公斤,每50公斤销售价55元,折款4.4元,碎米0.5公斤,每50公斤销售价95元,折款0.95元,大糠10.5公斤,折款3.5元/包,加工支出:每50公斤加工费3元,加工损耗1公斤,折款1.8元,两比负盈利6.3元。

二、2009年粮食产购留分析:

据数据显示:2009年芜湖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4600亩,较2008年522525亩,增加12075亩,增幅2.31%。其中:粮食复种面积506880亩(小麦106950亩),较2008年495450亩,增加11430亩,增幅2.30%。预测全年粮食总产244668吨,较2008年238271吨,增加6397吨,增幅2.68%。其中:小麦、稻谷总产234042吨,较2008年228561吨,增加5481吨,增幅2.39%,剔除全县农业人口341251人留口粮85312吨(人均留量250公斤),饲料粮14164吨(户数94433户,户留150公斤),合计留量99476吨,留后可供商品粮145192吨,粮食商品率59.34%,较2008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品种:

1、小麦播种面积106950亩,较2008年96210亩,增加10740亩,增幅11.16%,总产35187吨,较2008年31852吨,增加3335吨,增幅10.47%。

2、早籼稻播种面积133455亩,较2008年132465亩,增加990亩,增幅0.75%,总产59788吨,较2008年58768吨,增加1020吨,增幅1.73%。

3、单晚稻播种面积113865亩,较2008年111795亩,增加2070亩,增幅1.85%,总产65814吨,较2008年64189吨,增加1625吨,增幅2.53%。

4、双晚稻播种面积152610亩(其中:晚籼稻面积约3万亩),较2008年154980亩,减少2370亩,减幅1.53%。总产73253吨(晚籼稻总产1.44万吨),较2008年73752吨,减少499吨,减幅0.68%。

5、旱杂粮播种面积27720亩,较2008年27075亩(豆类、玉米、薯类),增加645亩,增幅2.38%,总产10626吨,较2008年9710吨,增加916吨,增幅9.43%。

粮食属“三大”战略物资之一,是不可替代并具有极强连续性的重要商品,我国政府历来对粮食生产都极为重视,特别是200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呈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6年获得较好的收成,同时2009年国家又较大幅度的提高小麦、稻谷托市价水平,农民种粮效益增长明显,据数据显示:2009年早稻亩净盈利289.7元,较上年242.8元亩,增加46.9元,增幅19.32%,中、单晚稻亩净利388元,较上年249元,亩增加139元,增幅55.82%。眼下,双晚稻已开镰收割,据各地反馈的信息,今年晚稻长势喜人,单产再超上年,规纳:

(一)双晚稻生产形势分析:

据调查今年双晚稻亩单产高的在500公斤以上,较差的在400——450公斤,预测全县平均单产480公斤,较上年475.8公斤,亩增产4.2公斤,增幅0.88%。双晚稻单位产量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一是气候较适宜,为晚稻生长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尽管晚稻在生长期间,由于前期光照不足,灌浆结实中长达近一个半月时间未降雨,给晚稻生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由于我区域水资源较为丰富,补水灌溉较及时,一定程度上将旱情灾害造成的减产降低到最低幅度。据近日调查:因旱情给晚籼稻品质带来略有下降(据加工企业提供的数据,晚籼稻出米率较上年下降2——3百分点),而晚粳稻收获期较晚籼稻推迟约10天以上的时间,旱情对晚粳稻影响不够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晚粳稻的品质视同上年,有的甚至还好于去年。二是优质品种的推广、普及,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双晚稻仍获得较好的收成。三是病虫害防治做到统防统治,治虫效果明显。四是科学种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运用,特别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及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创新项目工程的建设得到了附诸实施,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五是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正逐渐成长壮大,使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加快了粮食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提升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选良种、建基地、强服务、扩市场上为生产者、经营者分忧解难,一定程度上为“三农”架起了致富的桥梁。

虽然,2009年农民种粮效益较上年显著增长,这主要利益于国家政策的取向及宏观调控,抑制了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托市价大幅度的提高,着实使生产者从中得到了实惠,但现实中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的矛盾还较为突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年老体弱、妇女耕种农田,从而造成农业生产在某些环节无力顾及,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仍较不高。以芜湖县为例:2009年单季稻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幅1.85%,而双晚稻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1.53%,“双改单”仍有扩大趋势。就此,笔者就这方面情况作了深入调查测算,2009年种双季(早稻、双晚)亩成本投入1215元,其中:早稻538元,双晚677元,双季亩用工11个劳动日,预测亩净盈利534.3元,其中:早稻289.7元,粳稻预测244.6元。单季稻亩成本投入695元,亩用工6个劳动日,亩净盈利388元。数据显示种双季稻较单季稻亩增加收益146.3元,增幅37.7%,而双季稻亩成本投入较单季稻增加投入520元,增幅74.8%,如单季稻亩用工较双季稻减少5个劳动日,以外出务粗工收入80元/天,计400元,加上单季稻亩净盈利388元,累计收入788元,种单季稻收入高于双季稻亩净收入253.7元。由此“双改单”甚至将耕地撂荒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在:一是土地承包时,夫妇生育的都是女孩,现出嫁,家中无男劳力,年迈父母无力耕种,将田闲置;二是举家外出打工,如方村镇行春村农户汪积震,家4人,承包4亩地,近几年仅种一季早稻,双晚抛荒,闲置时间外出务工;三是不以种田为生,种一季稻首先解决自家吃粮的问题,剩余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

(二)双晚稻购留情况分析

据统计全县双晚稻种植区域农业人口约20.4万人,人均留口粮80公斤(早稻人均已留口粮170公斤),留量1.63万吨,这其中种晚籼稻区域,早籼稻口粮留量减少,晚籼稻留量增大,如我县陶辛镇双晚粳稻面积减少,晚籼稻面积增大,农户口粮近70%留晚籼稻作为口粮。饲料粮50公斤,户数5.8万户(早稻户已留100公斤)。留量0.29万吨,计留量1.92万吨,留后可供商品粮5.4万吨。

三、2009年双晚稻市场价格预测

回顾2008年双晚稻市场价格高开、稳走,中后期呈现低迷回落,而2009年将以平开、稳走,振荡徘徊为主基调,收购价格将围绕托市价呈现小幅上涨的格局,不过波动幅度不会太大,预测早稻受托市收购结束,购销平淡,价格维持平稳,中、晚籼稻走势仍较疲软,价格将维持在每50公斤92——95元间振荡(中等质量标准),粳稻如后期无国家政策支撑,每50公斤市场收购价将徘徊在95——100元间(中等质量标准),下滑受托市价支撑,但农民种双晚稻效益将明显好于上年,企业经营仍较艰难,尤其是“稻强米弱”“粳强籼弱”的市场格局尚难改变。其理由:

(一)稻米供求宽松,市场走势平稳

据最新数据显示:预测2009年全国稻谷总量达到3900亿斤,较上年增幅1.6%。国内稻谷市场仍维持总量平衡有余格局,但区域平衡和品种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尤其粳稻较为明显。预计全年消费稻谷总量3655亿斤,其中口粮消费3115亿斤,饲料用粮280亿斤,工业用粮175亿斤,其他用粮85亿斤,两比节余245亿斤,但与国际大米价格相比,国产大米出口有价格的优势,不过受出口配额限制,预计2009年我国大米出口不会有明显增长,进口由于国内供应充足,国外大米价格较高,2009年大米进口仍将保持较低的水平。

(二)种植成本下降,难显价格高企

据数据显示:2009年双晚稻亩成本投入677元,较上年788元,亩减少111元,减幅达14.09%,其中:一是物化亩投入197元,较上年288元,亩减少91元,减幅达31.59%;二是活劳动亩用工6个,日工价50元,计300元,较上年持平;三是生产费用投入180元,较上年200元,亩减少20元,减幅达10%,成本投入减少主要反映在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

(三)政策效应支撑,价格下滑受阻

2009年国家大幅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0元、92元、95元,比2008年均提高13元。从今年早籼稻、中、单晚稻市场收购其价格均围绕托市价之上小幅振荡,下跌由托市价支撑。政策效应十分明显,农民种粮未受市场低迷效益下降的影响,而双晚稻也将取决于政策的取向,总体价格水平也将在最低价范围稳中略升,但升幅不会太大。

(四)国际米价波幅较小,潜在支撑国内价稳

据11月9日信息: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525美元/吨(合人民币3584.5元/吨),较上周下跌42美元/吨;越南破碎率5%大米392.9美元/吨(合人民币2682.9元/吨)较上周持平。

(五)种粮成本下降,效益同比上升

今年农民种双晚稻效益将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以粳稻为例:预计单产480公斤,市场每50公斤收购价预测在96——98元,出售后现金收入921.60元,扣除亩成本投入677元,亩净盈利244.6元,较上年亩净盈利58元,增加186.6元,增幅321.7%,这是近四年来增幅最好的一年。

(六)拍卖涨跌互现,彰显弱市持续

据11月5日信息,国家计划拍卖东北临储粳稻10.05万吨,实际成效8.09万吨,成交率80.5%,上涨42.78%:其中07年粳稻成交均价1874元/吨,08年2080元/吨。计划拍卖南方临储早稻5.75万吨,实际成交0.11万吨,成交率1.91%,跌11.39%;成交均价1940元/吨,涨36元/吨;中晚稻49.56万吨,成交0.2万吨,成效率0.4%,涨0.03%;成交均价1980元/吨,持平;粳稻14.93万吨,继续流拍。计划拍卖跨省移库粳稻10.44万吨,成交0.13万吨,成交率1.25%,跌0.37%;成交均价2110元/吨,跌10元/吨。

四、适时把握机遇,低迷上扬渐现

今年,稻米市场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产大于需的基本面已显现“稻强米弱”市场尚难改变,预测年内稻米价格将继续平稳运行在托市价之上小幅振荡,但从目前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已呈现市场转暖的好兆头,预示着2010年经济形势将有低谷进而转入复苏,那么,稻米市场已将有可能由低迷开始转暖,因此,我认为在粳稻每50公斤收购价98元左右(中等质量标准),在质量好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宜吞吐,明年初春后以择机待价,以现行粳稻价格上涨仍有空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如糯稻价格飞涨,其主要原因是量少,推动价高,而粳稻虽不能视同于糯稻,但与籼稻相比粳稻总量仅占稻谷总量不到30%,而且市场需求逐年加大,产需矛盾将推动粳稻价格逐步看好。总之,希望各经营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经营命脉,将眼下粳稻利好因素,扬长避短、果断决策,掌握时机,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创最佳经济效益。

帝国英雄破解版

乐米彩票app

怒斩狂魔游戏破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