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咖啡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曾坐拥又坐失的新疆纺织服装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1-09-03 12:49:25 阅读: 来源:咖啡壶厂家

近日,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这是新疆人的一件大事,更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件大事。在机遇迎面扑来的时候,新疆纺织业需要沉静下来回顾所走过的路。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蝶王”,你还寂寞吗?

7月21日的乌鲁木齐,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记者来到北京中路307号,这就是昔日新疆纺织服装业舞台上的大明星—新疆蝶王针织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

如今,门前大红色的“蝶王”两个大字和一旁大红色的一笔而成的抽象飞蝶商标依然鲜艳夺目,却已没有了当年大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两尊石狮静静地守在冷清的大门前,只是偶尔有人或车出来、进去。大门栏杆左侧的一景,倒是唤起了人们对“蝶王”的怀念:那里支撑着一个遮阳伞,大伞下面挂着一圈以“蝶王牌”针织内衣为主的十来个不同款式的衣裤,一个身穿“蝶王”工作服的女工守在摊位前。她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过去厂子遗留下来的库存商品,现在打折贱卖。尽管一些样式已旧已老,但却都是纯棉的、绝版的。

“针织的春天来了,蝶王会飞舞起来吗?”记者在门卫处用电话兴奋地传达着采访用意,与针织业务有关的负责人却在电话里为难地告诉记者,这个他没法说,因为“蝶王”已经被大企业兼并,飞不飞、怎么飞不是他们说了算。“蝶王”的工人目前只是在生产加工工作服、手套等用以内供。在简短的交流中,该负责人否认了记者“不景气”的说法,说现在工人的工资已经涨了三倍了。

“蝶王”,在沉浮中蜕变

记者只能离开厂区,绕到厂区后面的家属院。也许是工作时间的原因,厂区家属院显得更加冷清。绕了一圈,遇到一个白发老人在瓜摊买瓜,记者便迎了上去。

听说是记者,老人有些犹豫,在不透露姓名的承诺下,老人开口了。他说:这个厂子从云母厂改成地毯厂,又从地毯厂改成针织厂,后来叫做“蝶王”。每一次的改制厂子都红火过,但都是一闪即逝。说辉煌,那也都是面子上的事,其实,“蝶王”和新疆许多纺织企业一样,并没有真正赶上时代快车。

老人指着身后几栋灰暗的老房子说,这房子都快50年了,可一些老职工依然住在里面。谁不想住新房啊!可是厂子没有钱,职工也没有钱。老人和老伴都在厂子里干了一辈子,膝下有3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外单位工作,一个在厂子里工作,他们的生活差别很大,在厂子里的这个孩子的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我们也后悔给他选错了行,可现在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想跳槽都没机会了。孩子工资是比以前多了几百块钱,但也只能是跟自己以前比,和其他行业的企业没法比。”

随后,记者又拦住两个买菜回来的老阿姨聊天,她们也都是在这个老厂子干了一辈子的退休职工,一个60多岁,一个70多岁。说到现在的生活状况,他们并不满意。“厂子被兼并了,我们这些老人就像不存在了一样,没有任何组织来关心过。就看着厂子垮了,机器卖了,靠街的房子租了,一切都和我们没关系。我们只有认命。”

在老职工的介绍下,记者敲开了“蝶王”原身“新疆云母二厂”第一任厂长刘禄星的家门。88岁的刘禄星老人的回忆,让记者了解到了云母厂之所以变身纺织企业的原因。“云母是我们新疆富有的矿产,当时新疆有三个云母大矿,旗下就有三个云母厂。二厂是1970年建成的,职工来源于兵团。当时新疆的云母供应全国,所以,建厂头五六年效益都很好。后因为研发出云母的可替代品,云母行业开始萧条。因为云母厂的职工大部分是女性,所以,后来改为地毯厂、针织厂,这都与本厂女职工居多有关。”

“蝶王”,是谁折了你的翅膀

“"蝶王"时代应该是这个厂进入纺织业后最好的一个时期。起初一两年,设备新、市场好,总有活干。其实,那时候职工工资并不算高,却月月有奖金,奖金虽然不过几十元,但大家拿着高兴。”刘禄星说。

可后来“蝶王”为什么就飞不起来了呢?

已经退休的刘禄星的女儿也曾是“蝶王”的职工,她认为蝶王的翅膀之所以沉重,源头是因为棉纱贵了。

刘禄星的女儿认为,当年,在“蝶王”的生产链上,除了最基本的原料棉纱外,其余工序“蝶王”都可以自己完成。然而,很无奈的是,咱们新疆虽然是产棉重地,却不是纺棉重地。

随着棉花价格不断上扬,棉纱自然水涨船高,于是,新疆棉花出疆后,经内地企业生产加工为棉纱后又返销回新疆,这一出一进,成本加大了;其次是内地诸多小微纺织服装企业来疆竞争这块市场,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内地小微企业充分显示了其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无论是促销手段、财务程序,还是样式翻新,这都是疆内国营企业做不到的。比如产品进商场进店铺,因为人家产品成本较低,就能拿出让你动心的返点;再比如,样式过时了,人家船小好调头,说改就改,而国营企业的一个新设计却要走漫长的程序。

“可以不客气地说说,国营纺织服装大企业就是被这种死板的经营方式和笨重的管理体制拖垮的。”刘禄星的女儿说。

新疆纺织业遭“埋伏”

棉花价格连年走高,成本连年加大,加上外部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和内部管理疲软,产品质量已经不起比试……在重重外忧内患中,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在市场上翻飞的“蝶王”悄然隐退转型了。和它在同一时期先后隐退或转型的还有也曾红火一时的芳婷针织厂、永红针织厂、天山印染厂、乌鲁木齐地毯厂……残酷的市场竞争,让全疆各地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几乎都中了“埋伏”。

就连新疆七一棉纺厂,这个当年新疆纺织业的“大哥大”也没能躲过这一劫难。

新疆七一棉纺厂有着光辉的历史:1949年10月10日,王震将军率军进军新疆,遵照毛泽东主席“你们进新疆以后,要多给各族人民办好事”的指示,王震将军向中央和西北局提交了《关于发展新疆的各项事业的规划和措施》的报告,其中就有要在新疆建立一座拥有3万枚纱锭、1200台织布机的纺织厂。这就是后来建成的七一棉纺织厂。厂址是王震将军亲自带着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选定的。1951年6月1日,纺织厂主厂房土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王震将军提出,为了纪念党的生日,纺织厂定名为七一棉纺织厂。1952年7月1日,当王震司令员抱起第一把原棉放入清花机内的那一刻,标志着新疆从此有了纺织企业。从此,七纺一路辉煌走了40多年。

7月21日下午,记者乘车一路辗转来到昔日七纺厂区旧址。那棵在当年七纺大门外的老树依然郁郁葱葱守在原地,那个小亭子依然矗立在原七纺大院的土坡上,因为四周已变成建筑工地,小亭子的周身裹满了厚厚的尘土。在大树和亭子的身后,那些原来是厂房、厂区、办公区的地方,如今一部分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一部分正在变成高楼大厦。

在厂区的马路对面,是七纺职工家属区。小区内、树荫下,三五成群地坐着乘凉的老人。“七纺曾经养过八钢好几年,你说七纺牛不牛。”当记者问七纺最好时是什么样的状况,老同志们七嘴八舌地说,“当年,七纺不但自己好,它还是新疆纺织业的"黄埔军校",在后来相继建成的各地纺织企业,几乎都有七纺派驻成员的相助,有的人还成为企业的功勋者和管理者。”

退休老职工老马望着正在变成高楼大厦的老厂区说:“看着心疼啊!几十年了,我们和这里的一草一木朝夕相处,现在企业没了,厂房机器没了,念想也就没了……”

后记

寄希望于未来

无论是在“蝶王”还是在七纺,记者所采访到的人员,绝大部分都已从电视、报纸上或家人、邻居的闲谈中得知“新疆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新闻,他们认为这是件好事。曾经的纺织人都在议论:纺织市场很大,只要国家和新疆有扶持政策,充分借鉴过去的失败和所走过的弯路,新疆纺织行业就会好起来;只要企业有一个团结实干的领导班子,企业就会越来越好。

反思,是为了奋起……

500kw柴油发电机价格

质量检测中心

深圳FCC认证机构

手持式VOC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