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咖啡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日记

发布时间:2020-02-10 20:44:58 阅读: 来源:咖啡壶厂家

半年多,竞品分析不多,十来个吧,长期跟踪的就一两个,一点点经验总结,写出来啰嗦一长串,竞品分析,主要用于熟悉用户、了解业界动态、跟踪竞争对手、跟自身产品做对比,更好地改进产品及适应市场。

广义的和狭义的竞品

一般的竞品,都是狭义的竞品,比如相同行业或模式,都是O2O;或者就是直接的竞争业务,比如找餐馆,比如基于LBS的个性化推荐;

广义的竞品,就是所有你所能见到,所能看到;从国外最新的APP动态,甚至到路边设计比较好的广告牌,再甚至loft办公环境下的楼梯;可能现在木有用,但是多思考一层,他为啥要这么设计,slogan是否吸引你,目标定位是谁?比如:地铁上是一个快速学习,快读迭代的地方,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喜欢在地铁做广告,因为地铁用户跟互联网用户match程度灰常高。

竞品的跟踪

哪些竞品需要长期跟踪:直接竞争对手、行业老大、或者新兴追赶者或创业者;曾经在团购的时候,天天盯着Groupon、美团;国内所有团购网站都订阅一遍,看每天的EDM,观察是否改版,以及尝试从第三方获取一些数据;值得研究的竞品,国内外很多很多,判断是否值得跟踪,一做减法,二是不浪费时间在没必要的事情上。毕竟PM有很多事情要做,竞品在日常工作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竞品都关注啥

竞品分析因为所在部门不同,所关注点也不一样,跟UED童鞋在一起讨论,更多的注重用户体验和设计;跟市场童鞋在一起,更多的关注用户覆盖、市场占有、以及商业等;运营同学更多的是关注运营活动,比如参与人数,是带来品牌效应,提高曝光还是导入流量,以及流量的转化率等。作为一个产品,可能以下这些关注点都需要:用户体验、创意设计、产品定位、运营规则、商业模式等。

竞品分析及报告

工作半年,长期跟踪的竞品有一两个,做过短期调研的国内外竞品十来个,有些形成了报告,有些只是停留在尝试使用,甚至直接放弃。我在做竞品分析时,一般套路是:

用户群体:因为是O2O行业,所以用户细分会比较厉害,同样用户群也比较好抓取,比如某个App他只针对某地区的某类人,如为商圈附近的白领午饭服务;这样切分好用户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下

市场定位:综合考虑此应用或网站的定位;如果一个新产品无法考量,可以从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增长速度、同类产品等等去分析,或者把几个类似产品拿到一起去比较;拿不到数据?等会下面相关数据会告诉你怎么取数据。

核心功能:就是此应用或网站,能够满足用户某种最核心的需求;是找美食,还是叫外卖;可能都兼有,但是核心内容就是方便用户,而且不能多。在尝试使用产品或写报告时,一定要体验完主流程,再去考虑辅助流程或者功能;若在体验过程中,被某分支流程所吸引过去,需要反思,这里的设计是否合理?其他用户在使用时,是否也会“误入歧途”?有时候真的不是主流程不够好,而是给用户选择太多,导致迷失。

同样在写分析报告(个人习惯ppt),会在主流程介绍中,加一个流程图,一般完成这个主要功能,用户需要多少步,当前处于第几步。这样不管是自己,或者看到此分析报告的每一个人,都会清晰明了,这个产品主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当前所处位置。

一款产品,一般能满足一两个重要需求,其他的辅助分支流程,适当选择忽略吧,竞品分析报告,没有必要做的又臭又长。

产品设计:在使用时,我会留意那些让我心动、不经意发现、当我需要它已然存在的设计;然后在分析报告的主流程里,以tips的形式,展现这些心动的设计,并且将可以借鉴的部分,自己做个积累,或许自己的产品将来有用

相关数据:竞品的数据,对于我们来说像是个黑盒子,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到。最简单的看alexa排名,同类型网站的排名;注册流程中,看userid编号;在体验过程中,多看看URL,很多网站里面会包含编号;若是App就可以去看App Store的排名和下载量,安卓看几家渠道商的下载量,顺便还可以看看用户评论啥的。

实在不行,我做过最傻的事情就是,将某网站所有的商户数了一遍,毕竟小的网站,模式不错,但是在O2O领域,可能覆盖的商户数就那么多;在数的过程中,我还可以了解到他这个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台湾某家就是专门做高端餐饮的,上海本土创业的几个App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吃简餐类型的商户,这样也能论证你所判断的市场定位;当然运营相关的数据,除了可以从第三方获取,如艾瑞,hitwise之外,不要忘记身边的资源,比如公司中同事,是此竞品的前员工,可以问到不少东西;当然了,别人是木有义务帮你的,怎么问,以及如何问,就需要点小聪明了(以一个刚刚工作几个月的新人来说),如果你是老板,可以直接索要。

盈利模式:O2O领域一般的收费,跟传统广告类似:一是服务费(按月、季度或年)、二是打包销售(这套服务给你,一次性付我多少钱)、三是按效果付费(每成一单,按照约定的进行返点);或者这三套混合使用;虽然我才是刚刚工作不久,木有太多经验,但是不得不吐槽,某些创业者,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产品打包卖:服务费+效果付费+增值服务费(如短信费);如果我是商家,我肯定不会用这样的服务的,难道真的是傻子太多?

如何发现对方的盈利模式呢?除了网站上,直接获取外,还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打客服电话,假装投诉,客服会跟你解释;打合作电话,假装他的目标客户,主动找他合作,一般不会有人拒绝送上门的合作者,按具体实施,会有很多收获,甚至都可以获取到他完整的想法和思路;最简单直接的就是体验他的服务,O2O必须线上和线下都要体验,线上完成后去店里消费,跟服务员聊使用情况,从他们角度看产品,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客流量;曾经体验过一个线下设计,竟然没联网,直接当点菜机用,服务员认为我捣乱的,直接制止我;另外为拍摄某家设备一张照片,打车奔了将近二十公里,结论是:服务员(一线使用者),对此并无甚好感。

插一句:O2O领域,不是商户老板买了你的服务你就能赚到钱的,一线执行是服务员,最宝贵的小白用户,能得到他们肯定你的产品,你才能算好产品。

用户反馈:从用户反馈可以看得出产品的好坏优劣;当然要一份为二的看,因为当用户用的爽时,一般很少有主动评价的,App store上那么多下载量,评论量过万的也不多吧。。。在网站的用户反馈记录也可以看得到,一般都是出了问题才去反馈,其实反馈的量,可以看得出用户对于这款产品是否真的关心;先留意反馈内容,一般提的问题是否影响核心功能;其次再看处理反馈速度,因为及时处理用户投诉,才能看到PM是否真的对这款产品的关心——套用一句话,产品是否牛逼,靠的是做产品后面的那颗脑袋。

SWOT分析:这个有专业的书籍,我就不详细说了,综合上面的总总,做个SWOT分析,尽量详细客观,人性的弱点就是夸大对方的弱点,缩小对方的优点;只有客观了,才能去正视这个对手嘛。

啰嗦这么多,因为经验不足,主要还是停留在产品本身的使用,而忽视了产品市场的分析,关于市场和数据方面确实没有啥经验,也是以后需要弥补的。

广州注册公司要求

工商税务办理

深圳工作签证条件